如何在不购买新物品的情况下开始生存准备
生存准备是实用的,但也可能是一项代价高昂的事业。
你不仅需要储备足够长时间的食物和物资,还必须获取额外的资源,这些资源本身就可能很昂贵。
例如,购买和储备枪支以保护你的紧急避难所,会影响你的钱包。
但是,有一种方法可以减轻成本,或者至少减少你需要购买的物资数量。
解决方案是利用你已经拥有的东西。
第一步:清点库存
在制定策略之前,你需要先了解现状。
因此,你应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列出并清点你的物资。
你目前拥有的哪些东西可以作为生存准备的物资基础?你有足够的易腐物品吗?你已经有了种子和园艺用品吗?你将用什么来储存这些物资?
你不一定一开始就知道你需要的一切,这使得清点库存的过程具有挑战性,但这也是为什么你需要考虑一切和任何东西——从简单的物资如塑料储物箱或毯子到更重要的东西如瓶装水或不易腐物品。
无论你是创建手写清单还是依赖电子表格,都要对所有物品进行分类,并确保没有遗漏任何东西。
作为起点,你可以使用保险公司推荐的清点家中物品的同一过程。
一个有用的方法是列出所有你生存准备物资或储备所需的物品。
然后,倒推,划掉你已经拥有的物品。
第二步:考虑地点
你的总体计划是什么?你会在家中坚守吗?你打算开车去附近的某个地方吗?确保你有足够的物资来支持这个计划。
然后,一旦你的主要计划确定,考虑你的备用计划。
例如,如果你的家变得不再安全,你需要迅速离开,你的车里有备用物资吗?
你需要理解的基本事情是,所有这些计划都与特定的地点或环境有关。
如果你计划在车辆中不断移动,你需要尽可能彻底地储备急救用品、生存装备、工具、武器、食物和水。
为了补充这些,你还需要确保你有物资让你的车辆尽可能长时间地在路上行驶——我们谈论的是20万公里甚至更多。
第三步:储存和打包
你需要一个安全、可靠的地方来储存你的物资,这不仅仅是将物品放在储物箱里或将不易腐物品放在架子上。
将你所有的装备移到一个容易访问的中心位置,特别是如果你以后需要移动它们的话。
例如,如果你计划上车,你应该已经在车里有一些物资,但你需要将剩下的物资存放在附近,比如在工作室或车库里。
此外,你还希望以一种使运输和装载更快的方式进行打包。
散落数百个罐头并不能服务于快速逃离。
关键是要将你的生存准备物资移到指定的空间或区域。
不要将你为生存准备而留出的物资与你其他的食物、杂货或设备混合在一起。
分开它们,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无障碍地访问。
第四步:DIY
你有花园吗?你能自己制作或保存什么?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工具和设备。
你能制造或重新利用什么装备?
很容易忘记你不必从商店或供应商那里全新购买一切。
通过自制生存准备物资、食物甚至设备来拥抱生存准备的心态。
例如,你可以脱水你手头上的剩面包。
你还可以脱水大米、意大利面和豆类,罐装或腌制可保存的食物,并冷冻新鲜蔬菜和水果。
第五步:从当地获取
通常,如果你浏览分类广告或像Craigslist和Letgo这样的网站,你会发现周围的人免费赠送东西。
他们可能会赠送衣服、旧工具,有时甚至是食物。
例如,拥有丰富花园的人,当他们的蔬菜或水果过剩时,经常会免费赠送。
不言而喻,但要小心与你互动的人,不要过于信任。
你可以很容易地检查食物的安全性。
确保保存或脱水你获得的任何多余物品。
公司经常提供某些商品的免费包装样品,这些样品也适合作为旅行或生存准备物品。
一些生存网站甚至会免费赠送装备,如伞绳手链或多功能工具。
利用每一个机会,并将其全部纳入你的储备中。
这减少了你需要获取的物资清单。
第六步:储备你所没有的
如果你没有专门为生存准备购买物品,你最终会缺少一些基本物资和商品。
没关系。
列出所缺少的物品,并根据生存价值进行优先排序。
水和食物应该排在清单的顶部,急救用品和药品也是如此。
当你去杂货店购物或有一点额外的零花钱时,确保在你的清单上挑选一些东西。
逐步完成,直到最终你涵盖了所有东西。
不要忘记使用优惠券、折扣和促销活动来获得低成本或免费物品。
生存准备不必昂贵
生存准备的成本可能会失控,是的,但只有当你允许它发生时才会这样。
有很多方法可以获取免费或低成本的物资,但最好的来源始终是你已经拥有的物资和装备。
重新利用现有设备或打包你厨房里已经有的罐头食品可以减少你需要的总物资数量。
诀窍是首先清点你所拥有的一切,将其与所缺少的进行比较,然后从那里倒推。
逐个划掉你的储备或物资清单上的物品,直到你满足所有需求。
不要忘记像车辆燃料、工具和设备的电池备份,甚至是你武器的弹药这样的物资。
当你列出“需求”清单时,包括你能想到的所有东西。
你可以在不破产的情况下做到这一点。
引用:https://theprepperjournal.com/2019/03/14/how-to-start-prepper-without-buying-anything-new/
原文: https://www.tttl.online/blog/17357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