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美国配给制度的历史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美国的配给制度经历了不同阶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

尽管政府没有强制实行配给制,但强烈鼓励美国公民自我调节对某些商品的使用。
诸如“食物将赢得战争”的口号充斥着战争海报,并张贴在人流密集的地方。

“无肉星期二”和“无小麦星期三”等全国性的配给主题日,使得1918-1919年间美国的食品消费量减少了15%。

第二次世界大战

直到日本轰炸珍珠港后,美国才开始真正实施严格的配给制度。
这是因为美国本土遭受了攻击,我们面临两线作战,且美国本土进一步遭受攻击的可能性很高。
为了确保美军拥有所需物资,配给制得以实施。
尽管人们觉得不便,但普遍都能接受,因为他们理解配给的重要性。
二战期间,全国上下并无道德上的质疑,许多人都有家人在海外为自由而战,因此配给成为了一种更容易承受的负担。

以下是二战期间的配给物品:
1. 轮胎:由于日本侵占东南亚产橡胶地区,导致橡胶短缺。

  1. 金属制品:包括汽车、金属办公家具、收音机、留声机、冰箱、吸尘器、罐装狗粮、洗衣机、缝纫机、金属管牙膏、打字机和自行车等。
    这些金属和其他原材料本应用于生产坦克、飞机等武器。

  2. 燃料:显然,汽油以汽油卡的形式被配给,政府根据需求决定每月配给量。
    此外,还实施了全国35英里/小时的速度限制(以节省汽油和橡胶),并禁止所有观光驾驶。
    木柴和煤炭也被配给,使得冬季取暖变得更加困难。

  3. 食品:糖、起酥油、黄油、人造黄油、肉类、猪油、奶酪、加工食品、干果、罐装牛奶、果酱/果冻和水果黄油都在战争期间被配给。
    由于德国潜艇击沉巴西船只,咖啡也被配给。

  4. 药品:稀缺药品,尤其是青霉素,也被配给。
    这导致军队获得了所需的医疗用品,但也迫使民间医生在哪些病人能得到救命药和哪些病人会死亡之间做出选择。

  5. 衣物:鞋子、丝绸和尼龙也在战争期间被配给。

自二战以来,美国未再实行政府强制配给制度。

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

  1. 配给不常见:从美国配给历史来看,这种情况并不常见。
    唯一可能导致政府强制配给的情况是美国本土遭受攻击,需要调动大部分资源来抵御潜在的入侵。

  2. 配给取决于当前的破坏程度:如果整个西海岸基础设施被摧毁,东海岸必然需要配给。
    因为原本可以从西部生产和运输的所有物品都会被摧毁或变得放射性。

  3. 配给物品取决于被摧毁的物品:二战期间,由于敌对国家摧毁了他国的商船和占领了战略工厂/物资生产地区,导致某些商品被配给。

  4. 配给不太可能发生并不意味着准备是愚蠢的:假设随时都能去超市用信用卡购买所需物品是不明智的。
    任何人都应该有一些现金、食物、水和其他物资储备。

尽管未来可能不会发生政府强制配给,但今天的武器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致命。
核武器、电磁脉冲武器和生物武器可以在几分钟内彻底改变一个国家的经济。
现在有一些流氓国家,如朝鲜和伊朗,拥有这些技术。
因此,做好准备总是明智的。

引用:https://theprepperjournal.com/2017/08/18/history-rationing-us/
原文: https://www.tttl.online/blog/1735755241/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