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你们这代人末日求生的机会有多大?

你出生的年份会影响你在末日来临时存活的几率吗?在经历某种世界末日事件时,一代人是否比另一代人有更多优势?婴儿潮一代(Baby Boomer)、X世代(Generation X)、千禧一代(Millennial),这些标签不知怎的就贴在了相对随机的时段上,它们是否暗示着你和一群高中好友能否挺过僵尸末日或者火星变种摩托车手的入侵?

前几天,我从我最不喜欢的千禧一代这个独特视角思考了这个问题。
有时候他们也被称作Y世代,但不管媒体怎么称呼他们,在我们社会的各个方面,这一代人对国家、地球乃至整个宇宙的重要性都被高度赞扬。
多年来,千禧一代受到了如此多的关注,有时让我感到恶心。

如果你不知道内情,你会发誓任何不是千禧一代的人既愚蠢又故意把从回形针产业到教育、种族关系乃至整个地球都搞得一团糟。
谢天谢地,我们终于有千禧一代来拯救我们自己。

不,我不是千禧一代。
但这已经持续了好几年,没有什么新事件促使我想到他们,尽管这可能源于我白天工作的办公室里的一些谈话。
我所在的公司(是的,我也有份正经工作)对让千禧一代满意有很大的利益关联,所以我永远都在听千禧一代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什么能激励千禧一代,什么能启发他们,他们在工作中更看重什么,他们对回馈社区有什么想法,到了我基本上不再关心这些人会发生什么的地步。
在这种情况过多之后,我开始想办法在《生存狂杂志》上严厉批评他们。

不过,我不仅仅关注这一代人,我觉得退一步看看我们现在拥有的三个最大或最有影响力的世代——婴儿潮一代、X世代和千禧一代,看看他们谁在末日来临时有最好的存活机会,这样可能更有意义。
所以,调动起我能找到的所有高度轶事性的证据;以下是我认为如果我们面临世界末日灾难时的结果会是什么样的。
声明一下,这不是一篇科学文章,以防万一还不清楚。

通常到了60多岁,你不可能没学到很多人生教训;有些是吃尽苦头才学到的。

婴儿潮一代生存狂的存活几率

出生在1946年到1964年之间——目前年龄在51到69岁之间

婴儿潮一代有很多有利条件。
一般来说,他们家里不再有孩子需要担心,或者即使有,大多数孩子在需要时都能自食其力。
婴儿潮一代期待着退休,即使经济形势暂时搁置了他们的计划。
很多婴儿潮一代的房子大都或者完全还清贷款,有些人甚至不止一处房产。

到了你这个年龄,人生中的大部分大额消费都已经完成,所以婴儿潮一代手头有一些可支配收入。
他们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年龄足够大,还记得没有如今现代便利设施的生活是什么样。
即使他们的父母——“最伟大的一代”——宠溺他们到助长了一些我们可能不同意的社会变化,总的来说,他们从努力工作中受益匪浅。
我认为这一点,加上对生活的长远历史视角,给了婴儿潮一代一个优势。
他们见过什么行得通什么行不通,对于那些对社会发生的事情保持警觉的人来说,做准备是有意义的。
通常到了60多岁,你不可能没学到很多人生教训;有些是吃尽苦头才学到的。

然而,年龄也有它的缺点。
虽然婴儿潮一代可能能够负担得起花更多时间训练或学习新技能,或者购买更多的备灾物资,但他们也有更多与年龄相关的健康问题。
有一项研究称婴儿潮一代为“最病的一代”,肥胖、高胆固醇、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发病率更高。
除了需要更多的药物,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零件开始出故障。
婴儿潮一代最常见的手术包括膝关节置换、血管成形术和髋关节置换。
对于一群可能被迫在疏散情景中长距离行走的人来说,这不是好消息。

X世代生存狂

出生在1964年到1980年之间——目前年龄在35到51岁之间

X世代是被遗忘的一代。
我这么说是因为我是其中之一,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婴儿潮一代退休和千禧一代的需求上,我的这一代人在几乎所有人眼中似乎都变得相当无关紧要。
皮尤研究中心称我们为美国被忽视的中产阶级孩子,有时候确实感觉就是这样。
然而,这并不是一个让我夜不能寐的问题,因为我像很多同龄的X世代一样,正处于人生的这个阶段,忙得顾不上这些。
X世代是典型的准中年群体,我们有自己的优缺点。
终于完成了人生中更自我中心的时光,这个世代的人专注于保护家庭,如果可能的话增加财富,并且通常对周围的世界更加关注。

对于X世代的生存狂来说,我们往往已经在职业生涯中走得相当顺利,生活相对稳定。
我们不再每晚派对,更有可能在家看电视。
我们已经度过了年轻时的“疯狂时光”,获得了一些视角,希望还有智慧。
X世代可能仍有孩子住在家里,但根据他们在年龄分布上的位置,孩子的年龄可能参差不齐。
为家庭成员做准备是这一代人更关注的焦点。
大多数X世代没有偏远的房产或者足够的可支配收入来疯狂地做准备。

如果X世代幸运地度过了过去6年的经济风暴,那么他们在财务上正步入一个更稳定的时期,储备物资虽然不容易,但可能比仍在大学挣扎或抚养婴儿的人更有可能。
X世代的人不应该像他们的婴儿潮父母那样有那么多健康问题,但他们也不像以前那么敏捷了。
在这个年龄段,视力开始下降,你发现自己不能像以前那样吃东西,体重迅速下降。

千禧一代生存狂在世界末日的存活几率

出生在1980年到2000年之间——目前年龄在15到35岁之间

千禧一代的特点是我们社会现在认为非常可取的。
他们经常被描述为电子时代的产物,从小就通过互联网与所有朋友保持联系,他们是技术娴熟的一代。
大概是因为他们从出生起就插着某种设备。
在一个有电、有网、没有重大问题的世界里,这些技能似乎是很好的简历增强剂。

千禧一代此时不应该有任何健康问题,这些问题不是出去走走就能解决的,但他们依赖科技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因素,如果突然失去这些科技。
在一个没有谷歌搜索答案的世界里,高度运转的千禧一代会怎么办?如果GPS不工作或者汽车发动不起来,这个年轻、精通技术的人会怎么办?这种对科技的依赖会不会妨碍他们的生存?那些在“人人都是赢家”体育队伍中长大,父母总是照顾他们一切需要的孩子,能否振作起来,做必要的事情生存下去,还是会在任何一点不如意时就坐在那里抱怨“不公平”?

只说事实

我知道上面的描述非常刻板,甚至更加主观。
每个人都不完全符合上述广泛的类别,我确信你的存活几率主要取决于你自己内心的东西,而不是市场大师们对你或你的同龄人所说的话。

知道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试图找到一个更好的数据点,可以帮助我确定哪一代人在末日来临时有最好的存活机会。
我能找到的唯一客观数据来自《生存狂杂志》的实际观众,所以我通过分析过去两年的数据来衡量人口统计信息。
结果让我有点惊讶。

在过去两年里,5月13日到5月15日(超过620万次浏览)

27%的总浏览量来自55岁及以上的人(婴儿潮一代)

40.95%的总浏览量来自35到54岁的人(X世代)

31.1%的总浏览量来自18到34岁的人(千禧一代)

那么这告诉我什么?我本以为我们页面的大部分浏览量会来自和我年龄相仿或更大的人,但各代人的比例非常相似。
我本以为以自我为中心的“我我我”一代,我的两个孩子就属于这一代,会远离任何涉及这类概念的网站。
我以为他们这个年纪的人不会关心甚至不会考虑生存问题,他们的缺席会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他们不重视备灾这样的事情。
我错了。

我之前说过,你再老也可以做准备,我真的相信几乎任何人都可以采取措施给自己更好的机会,不管生活中的灾难会是什么。
如果我能从上面的数据中测量出什么,那就是来自各个世代的人都对学习备灾这个主题感到好奇。
逻辑上讲,每个人都在努力变得更有所准备,每个世代或多或少都在用知识武装自己。
像这样的网站的读者群以及其他很多网站表明他们已经有生存的意愿。

我想我也需要说,你再年轻也可以做准备。
我不应该仅仅基于市场营销或专家告诉我的东西就否定一代人。
从最小的小学生到我们中最年长的人,来自各行各业的人都对备灾感兴趣,这让我对我们的未来充满希望。

也许如果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会停止用标签来指代不同的年龄段,共享一个比市场营销人口统计数据更强大的特质。
也许我们所有人都能作为一个世代生存下去。

引用:https://theprepperjournal.com/2015/05/15/what-are-your-generations-chances-of-surviving-doomsday/
原文: https://www.tttl.online/blog/1735792231/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