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底在为什么做准备?什么都没发生……
我们都会时不时地感到沮丧,尤其是当我们期待的事件或结果就在眼前却没有发生时。
这在节食时尤其明显,比如当你达到一个平台期,无论吃多少米饼或牺牲多少甜点,体重都不会再下降一盎司。
另一个例子可能是我们试图掌握的技能,比如高尔夫球。
有时候,无论我们投入多少练习,花多少钱买最新的高科技球杆,无论我们在那个愚蠢的球上流多少汗、流血和咒骂,似乎都无法降低你的分数。
到了某个时候,你可能会开始担心这是否注定如此。
你生来就比较胖,高尔夫比看起来难得多,你永远不可能成为下一个老虎·伍兹。
失去对某件事的动力或兴趣会让人非常沮丧。
曾经占据你清醒时间的事物可能会悄无声息地消失,连一丝念头都不会有。
对一些人来说,做准备就像这样。
一开始,有一种紧迫感,我们在网上搜索如何种植最好的花园,如何在塑料桶里储存食物。
我们研究最好的自卫武器,并开始制定计划,以便更好地应对任何紧急情况,最终目标是在爱达荷州的50英亩土地上完全脱离电网生活。
我们带着应急包清单去沃尔玛或网上的露营区购买最好的生存装备,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你那些昂贵的救生装备已经在衣柜角落里安静地待了一年。
你在为什么做准备?
我之前在《生存狂日记》上说过,但我认为值得重复的是,做准备不是你能掌握的东西。
这不是一项你可以获得完成证书的技能。
无论博客怎么说,外面都没有所谓的“专家生存狂”。
做准备是一个每天的过程,采取步骤和做出决策,以提高你应对生活中任何突发事件的生存几率。
做准备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一个目的地,如果你做得对,你总会有一些东西可以学习,还有一些事情要做。
大多数人开始准备都是因为某个单一的原因驱使他们。
要么是我们听到的新闻报道,要么是上千个网站、广播和网络主持人发出的严厉警告,或者是网站上(包括我的)关于你需要拥有的“一个奇怪的技巧”或下一个“大事件”的广告。
对我来说,这比火星来的变异僵尸摩托车手之类的具体事情要少,但我有几件事情促使我开始了自己的准备之旅。
我很快发现,无论你认为会发生什么或可能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会颠覆你的世界;每个人的生存需求都不会改变。
在大多数情况下,不管你面临什么样的紧急情况,在大多数生存情况下,你仍然需要干净的饮用水,否则你会死去。
你需要食物,否则你会饿死,你需要住所和安全,否则有人可能会杀了你。
你总是有受伤或生病的风险,所以治疗伤病的方法也很重要。
不管你面临的灾难是地震、经济崩溃、战争、疾病爆发、革命、萧条、瘟疫还是地极转移、全球变暖或外星入侵。
如果生存狂们的大恐惧没有迅速实现,他们似乎很容易对整个准备概念感到幻灭。
那些寻找政府暴政或经济崩溃的生存狂可能是最糟糕的;仅次于那些相信当年最新灾难(千年虫、海尔波普彗星、2012年玛雅历法)的人。
如果你没有看到你为之准备的设想未来实现,或者更糟的是,那一天来了又走,什么都没发生,很多人会觉得愚蠢,认为他们的准备努力全是浪费时间。
准备应该少关注任何事件,多关注情况。
如果我不得不离开家并且永远不能回去(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怎么办?如果我无法再支付我的房子(可能是因为失业)怎么办?如果我被困在家里没有食物(因为冬季风暴)怎么办?
这是否意味着你不是真正的生存狂?
我想,缺乏更好的词汇来说,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恶魔或威胁上会更令人兴奋。
当你心中清楚地有一个你担心的面孔时,准备可能会更容易,但这是一个陷阱。
如果你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敌人身上,把精力和思想花在一个结果上,如果你遇到意外的事情发生,你会怎么办?如果你为自己准备了一场彻底的经济崩溃,但那从未实现;你是否准备好无论如何生活,不管经济状况如何?
也许这是个不好的例子,但我认为要点是我们必须为生存做好准备。
我们不应该为经济崩溃做准备。
我们应该获得技能,变得更加自给自足,而不是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建造一个装满冻干食品的仓库上。
现在,我不是说我们不应该考虑像经济崩溃这样的坏现实的可能性。
我不是说我们不应该储存食物,但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关注我们的家庭或我们需要什么来生存,不管发生什么。
如果我们真的有经济崩溃,你仍然需要吃饭和支付账单,不是吗?如果我们有全球性的流行病,你仍然需要保持健康,就像你在飓风、洪水或地震时一样。
当你问自己为什么要做准备,或者我猜当你开始质疑你所做的一切是否有价值时。
当你开始觉得看着你储备的食品储藏室和你几百加仑的水、燃料、急救用品和生存装备很愚蠢时,停下来想想。
想想你所做的如何能在千百种不同的方式上帮助你和其他人。
想想如果命运的冷手在未来的某一天敲响你的生活之门时,你会有选择。
不要担心它永远不会发生,因为这正是我们所有人都能希望的最好结果。
引用:https://theprepperjournal.com/2014/03/25/prepping-nothing-ever-happens/
原文: https://www.tttl.online/blog/1735809755/